1、節子 包含在樹干或主枝木材中產枝條部分稱為節子。
A: 活節:由樹木的活枝條所形成。節子與周圍木材緊密連生,質地堅硬,構造正常。
死節:由樹木的枯死枝條所形成。節子與周圍木材緊密大部或全部脫離,質地堅硬或松軟,在板材中有時脫落而形成空洞。
B: 健全節:節子材質完好,系無腐朽跡象。
腐朽節:節子本身已腐朽,但并未透入樹干內部,節子周圍材質仍完好。
漏 節:不但節子本身已經腐朽,而且深入樹干內部,引起木材內部腐朽。因此漏李常成為樹干內部腐朽的外部特征。
C: 圓形節(包括橢圓形節——節子斷面的長徑與短徑之比不足3)節子斷面呈圓形或橢圓形,多表現在圓材的表面和鋸材的弦切面上.
條狀節:在鋸材的徑面上呈長條狀:節子縱截面的長徑與短徑或長度之比等于3或3以上,多由生散生節縱割而成.
掌狀節:呈現在鋸材的徑切面上,成兩相對稱排列的長條狀。多由輪生節縱割而成。
D: 散生節:在樹干上成單個地散生,這種節子最常見。
輪生節:圍繞樹干成輪狀排列,在短距離內節子數目較多,常見于松、云杉等屬的樹種。
群生節: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節子簇生在一起,在短距離內節子數目較多。
岔節:因分岔的稍頭與主干縱軸線成銳角,而形成。在圓材上呈極長的圓形,在鋸材和單板,也呈橢圓形或長帶狀。
E: 材面節:節子露于寬材面上(正方形即指四個縱向面上)。
材 節:節子露于窄材面之上。
材棱節:節子露于邊棱上。
貫通節:在相對材面或相鄰材面貫通的節子。
節子對材質的影響:
節子破壞木材構造的均勻性和完整性,不僅影響木材表面的美觀和加工性質,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強度,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。特別是承重結構所用木材的等,與節子尺寸的大小和數量有密切關系。節子影響利用的程度,主要是根據節子的材質、分布位置、尺寸大小、密集程度和木材的用途而定。節子對順紋抗拉強度的影響最大,其次是抗彎強度,特別是位于構件邊緣的節子最明顯;對順紋抗壓強度影響較小;與此相反,節子能提高橫紋抗壓和順紋強度。
2、變色 凡木材正常顏色發生改變的,即叫做變色。有化學變色和真菌性變色兩種。
A: 化學變色:伐倒木由于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反應過程而引起線紅棕色,褐色或橙黃色等不正常的變色,即為化學變色。其顏色一般都比較均勻,且分布僅限于表層(深達1—5毫米),經過干燥后,即褪色變淡。但也有經水運的針葉材邊材部分經快速干燥后產生黃斑的現象。
對材質的影響:化學變色對木材物理、力學性質沒有影響。嚴重時僅損害裝飾材的外觀。
1色:木材因真菌侵入而引起的變色即真茵變色。
2變色:邊材表面由霉菌的菌絲體和孢子體侵染所形成。其顏色隨孢子和菌絲顏色以及所分泌的色素而異;有藍、綠、黑、紫、紅等不同顏色。通常呈分散的斑點狀或密集的薄層。
對材質的影響:霉菌只限于木材表面,干燥后易于清除,但有時在木材表面會殘留污斑,因而損害木材外觀,但不改變木材的強度性質。
B: 變色菌變色:系伐倒木邊材在變色菌作用下所形成。最常見的是青變或叫青皮。其次是其他邊材色斑,有橙黃色,粉紅色或淺紫色,棕褐色等。這種缺陷主要是由于干燥遲緩或缺乏保管措施所引起。
對材質的影響:變色菌的變色,一般不影響木材的物理力學性質。但嚴重青變時,對木材抗沖擊強度稍有降低。并增強其吸水性,損害木材外觀。通常這種變色不會形成腐朽。
腐朽菌變色:系朽菌侵入木材初期所形成。最常見的是紅斑。有的呈淺紅褐色、棕褐色或紫紅色;有的也呈淡黃白色或粉紅褐色等。所有破壞木材的真菌,在其開始活動時,都將引起木材的變色。心材紅斑或其他色斑,多由于樹木在生長期中木腐菌侵入初期所引志。邊材紅斑或其他色斑,則是伐倒木或鋸材因保管不善導致木腐菌侵入初期所引起。
對材質的影響:腐朽初期這色的木材仍保持原有的構造和硬度,其物理、力學性質基本沒有變化。但有的抗沖擊強度稍有降低,吸水性能略有增加,并損害外觀。在不干燥或不適當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下,將發展成為腐朽。
3、腐朽 木材由于木腐菌的侵入,逐漸改變其顏色和結構,使細胞壁受到破壞,物理,力學性質隨之發生變化,最后變得松軟易碎,呈篩孔狀或粉末狀等形態,這種狀態即稱為腐朽。
1白腐:即白色腐朽。主要由白腐菌破壞木素,同時也能破壞纖維素所形成。受害木材多呈白色或淡黃白色或淺紅褐色或暗褐色等,具有大量淺色或白色斑點,并顯露出纖維狀結構;其外觀多似蜂窩,狀如篩孔,也叫篩孔狀腐朽,或叫腐蝕性腐朽。白腐后期,材質松軟,容易剝落。
2褐腐:即褐色腐朽。主要由褐腐菌破壞纖維素所形成。外觀呈紅褐色棕褐色,質脆,中間有縱橫交錯的塊狀裂隙。褐腐后期,受害木材很容易捻成粉末,所以稱為粉末狀腐朽,或叫破壞性腐朽。
2.1邊材腐朽(外部腐朽):樹木伐倒后,木腐菌自邊材外表侵入所形成。因邊腐產生在樹干周圍的邊材部分,故又稱外部腐朽。通常枯立木、倒木也容易引起邊腐。木材保管不善是導致邊材腐朽的主要原因。如遇合適條件,邊腐會繼續發展。
2.2心材腐朽(內部腐朽)系立木受木腐菌侵害所形成的心材(或熟材)部分的腐朽。因在樹干內部,故又稱內部腐朽。多數心材腐朽在樹木伐倒后,不會繼續發展。心材腐朽呈空心狀,空心周圍材質堅硬者,稱為“鐵眼”。
2.3根部腐朽:簡稱根腐。通常由木腐菌自根部的外傷侵入樹干心材而形成。腐朽沿樹干上升,越往上越小似楔形。
2.4干部腐朽:簡稱干腐。通常由木腐菌自樹枝折斷處或樹干外傷侵入樹干心材所成。腐朽一般向上、下蔓延,狀似雪茄形。
腐朽對材質的影響:腐朽嚴重影響木材的物理、力學性質。使木材重量減輕,吸水量大,強度降低,特別是硬度降低較明顯。通常褐腐對強度的影響最為顯著;褐腐后期,強度基本上接近于0,白腐有時還能保持木材一定的完整性。一般完全喪失強度的腐朽材,其使用價值也就隨消失。
4、蟲害
因各種昆蟲害而造成的缺陷稱為木材蟲害。
蟲眼(蟲孔):各種昆蟲所蛀的孔道,叫做蟲孔或稱蟲眼。
1表面蟲眼和蟲溝:指昆蟲蛀蝕圓材的徑向深度不足10毫米的蟲眼和蟲溝。
2小蟲眼:指蟲孔最小直徑不足3毫米的蟲眼。
3大蟲眼:指蟲孔最小直徑自3毫米以上的蟲眼。
蟲害對材質的影響;表面蟲害和蟲溝常可隨板皮一起鋸除,故對木材的利用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;分散的小蟲眼影響也不大;但深度在10毫米以上的大蟲眼和深而密集的小蟲眼,能破壞木材的完整性,并降低其力學性質;而且蟲眼也是引起邊材變色和腐朽的重要通道
節子破壞木材構造的均勻性和完整性,不僅影響木材表面的美觀和加工性質,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強度,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。特別是承重結構所用木材的等,與節子尺寸的大小和數量有密切關系。節子影響利用的程度,主要是根據節子的材質、分布位置、尺寸大小、密集程度和木材的用途而定。節子對順紋抗拉強度的影響最大,其次是抗彎強度,特別是位于構件邊緣的節子最明顯;對順紋抗壓強度影響較小;與此相反,節子能提高橫紋抗壓和順紋強度。
2、變色 凡木材正常顏色發生改變的,即叫做變色。有化學變色和真菌性變色兩種。
A: 化學變色:伐倒木由于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反應過程而引起線紅棕色,褐色或橙黃色等不正常的變色,即為化學變色。其顏色一般都比較均勻,且分布僅限于表層(深達1—5毫米),經過干燥后,即褪色變淡。但也有經水運的針葉材邊材部分經快速干燥后產生黃斑的現象。
對材質的影響:化學變色對木材物理、力學性質沒有影響。嚴重時僅損害裝飾材的外觀。
1色:木材因真菌侵入而引起的變色即真茵變色。
2變色:邊材表面由霉菌的菌絲體和孢子體侵染所形成。其顏色隨孢子和菌絲顏色以及所分泌的色素而異;有藍、綠、黑、紫、紅等不同顏色。通常呈分散的斑點狀或密集的薄層。
對材質的影響:霉菌只限于木材表面,干燥后易于清除,但有時在木材表面會殘留污斑,因而損害木材外觀,但不改變木材的強度性質。
B: 變色菌變色:系伐倒木邊材在變色菌作用下所形成。最常見的是青變或叫青皮。其次是其他邊材色斑,有橙黃色,粉紅色或淺紫色,棕褐色等。這種缺陷主要是由于干燥遲緩或缺乏保管措施所引起。
對材質的影響:變色菌的變色,一般不影響木材的物理力學性質。但嚴重青變時,對木材抗沖擊強度稍有降低。并增強其吸水性,損害木材外觀。通常這種變色不會形成腐朽。
腐朽菌變色:系朽菌侵入木材初期所形成。最常見的是紅斑。有的呈淺紅褐色、棕褐色或紫紅色;有的也呈淡黃白色或粉紅褐色等。所有破壞木材的真菌,在其開始活動時,都將引起木材的變色。心材紅斑或其他色斑,多由于樹木在生長期中木腐菌侵入初期所引志。邊材紅斑或其他色斑,則是伐倒木或鋸材因保管不善導致木腐菌侵入初期所引起。
對材質的影響:腐朽初期這色的木材仍保持原有的構造和硬度,其物理、力學性質基本沒有變化。但有的抗沖擊強度稍有降低,吸水性能略有增加,并損害外觀。在不干燥或不適當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下,將發展成為腐朽。
3、腐朽 木材由于木腐菌的侵入,逐漸改變其顏色和結構,使細胞壁受到破壞,物理,力學性質隨之發生變化,最后變得松軟易碎,呈篩孔狀或粉末狀等形態,這種狀態即稱為腐朽。
1白腐:即白色腐朽。主要由白腐菌破壞木素,同時也能破壞纖維素所形成。受害木材多呈白色或淡黃白色或淺紅褐色或暗褐色等,具有大量淺色或白色斑點,并顯露出纖維狀結構;其外觀多似蜂窩,狀如篩孔,也叫篩孔狀腐朽,或叫腐蝕性腐朽。白腐后期,材質松軟,容易剝落。
2褐腐:即褐色腐朽。主要由褐腐菌破壞纖維素所形成。外觀呈紅褐色棕褐色,質脆,中間有縱橫交錯的塊狀裂隙。褐腐后期,受害木材很容易捻成粉末,所以稱為粉末狀腐朽,或叫破壞性腐朽。
2.1邊材腐朽(外部腐朽):樹木伐倒后,木腐菌自邊材外表侵入所形成。因邊腐產生在樹干周圍的邊材部分,故又稱外部腐朽。通常枯立木、倒木也容易引起邊腐。木材保管不善是導致邊材腐朽的主要原因。如遇合適條件,邊腐會繼續發展。
2.2心材腐朽(內部腐朽)系立木受木腐菌侵害所形成的心材(或熟材)部分的腐朽。因在樹干內部,故又稱內部腐朽。多數心材腐朽在樹木伐倒后,不會繼續發展。心材腐朽呈空心狀,空心周圍材質堅硬者,稱為“鐵眼”。
2.3根部腐朽:簡稱根腐。通常由木腐菌自根部的外傷侵入樹干心材而形成。腐朽沿樹干上升,越往上越小似楔形。
2.4干部腐朽:簡稱干腐。通常由木腐菌自樹枝折斷處或樹干外傷侵入樹干心材所成。腐朽一般向上、下蔓延,狀似雪茄形。
腐朽對材質的影響:腐朽嚴重影響木材的物理、力學性質。使木材重量減輕,吸水量大,強度降低,特別是硬度降低較明顯。通常褐腐對強度的影響最為顯著;褐腐后期,強度基本上接近于0,白腐有時還能保持木材一定的完整性。一般完全喪失強度的腐朽材,其使用價值也就隨消失。
4、蟲害
因各種昆蟲害而造成的缺陷稱為木材蟲害。
蟲眼(蟲孔):各種昆蟲所蛀的孔道,叫做蟲孔或稱蟲眼。
1表面蟲眼和蟲溝:指昆蟲蛀蝕圓材的徑向深度不足10毫米的蟲眼和蟲溝。
2小蟲眼:指蟲孔最小直徑不足3毫米的蟲眼。
3大蟲眼:指蟲孔最小直徑自3毫米以上的蟲眼。
蟲害對材質的影響;表面蟲害和蟲溝常可隨板皮一起鋸除,故對木材的利用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;分散的小蟲眼影響也不大;但深度在10毫米以上的大蟲眼和深而密集的小蟲眼,能破壞木材的完整性,并降低其力學性質;而且蟲眼也是引起邊材變色和腐朽的重要通道
| |||